应用简介
macrodroid中文版是一款功能丰富的任务自动化和配置应用程序,其界面设计简洁直观,用户可以通过其指引轻松完成配置。该软件允许用户创建和管理宏,直观地查看宏的数量,并能够查看宏的详细信息以及执行删除、复制等编辑操作。在添加宏的过程中,用户可以选择预设的开关操作来添加动作,从而创建新的宏。
macrodroid中文版的智能触发器为新用户提供宏的预览模板,用户可以直接对模板进行自定义设置,创建满足个人需求的宏。此外,MacroDroid还提供了强大的设置功能,包括启用根功能、通知栏选项、系统日志、用户日志、编辑类别、模式、变量、语言、触发设置和动作选项等。用户可以将宏导出导入到本地存储或通过安卓分享。
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,手机自动化成为了一项重要功能。macrodroid中文版允许用户自定义自动化操作,例如,在打开软件时自动打开蓝牙,在退出软件时关闭蓝牙,从而提升手机的智能化和可玩性。这些简单的操作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。
1. 设备设置:用户可以查看和编辑所有宏。
2. 添加宏:用户可以选择相应的开关方式来添加动作,创建新的宏。
3. 宏设置预览模板:提供宏的预览模板,用户可以自定义设置。
4. MacroDroid相关设置:包括编辑模式、变量、语音、系统日志等。
5. MacroDroid论坛:用户可以注册登录,参与讨论和了解相关信息。
6. 导入导出功能:用户可以将宏导出导入到本地存储或通过安卓分享。
7. 高级功能:MacroDroid Pro版本允许无限制添加宏并删除所有广告。
MacroDroid提供了一个脚本共享空间,用户可以在这里看到来自不同地区的分享内容,并通过自动翻译功能解决语言问题。
软件可以实现多种功能,例如,在插入耳机时自动打开指定软件播放音乐、设备登录失败时自动抓拍和播放音频、调用网络API解析json、根据地点和时间执行不同操作等。
创建一个基础功能需要填写三个步骤:MacroDroid的触发器、动作和例外条件。
软件的触发器支持多种条件,以下以翻转屏幕自动静音为例进行演示。选择好设备翻转触发后,系统会询问用户:在什么状态变化时触发。
设定好限制时间后,在指定时间翻转手机即可自动静音。例如,在早上去公司的路上,可以设定在指定时间连接耳机时自动打开某个软件并播放音乐。此外,还可以设定摇一摇切歌等操作,只需添加限制条件即可减少误操作。
使用MacroDroid并不困难,软件界面采用中文,易于理解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设置功能时,需要授予相应的软件权限,否则可能会出现无反应或无提示的情况。有些功能在高版本的安卓系统上无法直接调用,软件会引导用户下载辅助插件,下载并安装后即可使用。
在手机设置中,也需要给上需要的权限。
有了MacroDroid,可以实现许多有趣的操作,例如在指定时间打卡等。在脚本模板中可以看到软件的多种玩法,从充满电震动提醒到自动下载器等,功能上限很高。
在编辑方面,每个步骤都可以随时禁用和更换配置,便于调试。
每个动作也可以单独添加限制条件,避免在不想运行时自动操作。MacroDroid在这方面做得很好,响应速度也很快,例如,在夜晚打开软件自动开启护眼模式,非常适合熬夜的用户。
关于MacroDroid能否实现自动点击、在游戏里自动换装备或自动跳过广告等功能,这些操作在MacroDroid中非常基础。用户可以通过“用户输入”触发器主动执行操作,而不是被动触发,例如添加一个功能悬浮窗。
在动作中的“界面交互”功能里,可以添加手势与点击操作。
在需要用到具体坐标值时,MacroDroid也提供了一键开启坐标显示的按钮。
在使用过程中,用户会有一种软件作者在亲自使用这个软件的感觉,条件触发的方式都很“实在”,有一种“没错,我就是想要这个功能”的共情感。例如,在通知栏上,MacroDroid为了保持后台活动,会显示一条永久通知(可以选择不显示),用户可以更改自己的图标,并配置各种功能按钮,而不是单纯占用空间。
对于许多配置,用户可以进行分类,一键开启或关闭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功能需要用到设备管理员的权限。在授予权限后,软件将无法卸载。如果用户在卸载时不知道如何取消权限,可以直接进入软件的侧边栏点击卸载。
MacroDroid软件可以让用户手机增加许多定制化的功能,类似于电脑上的Quicker。如果使用得当,可以与其他软件联动,发挥出最大的威力,是一款强大的安卓触发器软件!
1. 启动特定应用程序时打开WiFi连接(关闭时再次关闭)。
2. 通过发送您当前的位置来自动响应特定的传入短信。
3. 切换电源按钮告诉你时间(没有拿出你的口袋)。
4. 使用NFC标签配置设备(打开蓝牙,设置音量等)。
5. MacroDroid中包含许多内置和用户共享模板,以演示应用程序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,并帮助您开始使用。这些模板可以按原样使用,也可以轻松定制,以满足您的需求。
应用信息
更多资讯MORE +
相关专题MORE +
用户评论